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日期:2018-06-26 00:00:00  发布人:admin_tw  浏览量:710

各系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在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按照学院党委及团省委的要求,经院团委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

二、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考察、科技支农帮扶等几个方面,深入乡村、社区、街道、厂矿、军营,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居民族地区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三、活动时间

    20187月至8

四、活动内容

(一)理论普及宣讲。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普及宣讲活动,积极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国情社情观察。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地点、重点区域,根据“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原则,通过深入挖掘改革开放相关的大事要事喜事,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专项走访,观城乡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切实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成就。

(三)“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通过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形象推广、产品创业实践、企业调研、传统文化观察传承等形式,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路文化”,树立优秀的丝路青年形象。

(四)“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充分依托各地革命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红色教育、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助学支教、特殊关爱等实践活动。

(五)助力精准扶贫。重点到农村基层、贫困县(乡)、少数民族集聚地,围绕健康中国、精准扶贫,以强化智力支持为特色。开展医疗现状调研、政策宣讲、知识普及、健康管理、特殊关爱,特别是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实践活动,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六)科技支农帮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到相关县域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七)教育关爱服务。到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开展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状况调研、知识普及,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到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为重点,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教育关爱服务活动。

(八)文化艺术服务。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九)禁毒防艾宣传团。重点到学校、社区、街道、农村等地,开展发放禁毒防艾宣传材料,普及禁毒防艾知识、禁毒防艾政策法规宣讲等活动,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禁毒防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实践团队可以登录http://jdfa.12355.org.cn网站,按照提示内容领取禁毒防艾宣传材料。

(十)美丽中国实践团。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十一)“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行动。以情感关怀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手拉手志愿服务活动、“情暖童心”大手牵小手团员志愿服务活动、“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行动。

(十二)“探寻非遗,传承文明”

此项活动为今年学校特色项目,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拍摄、采访、参观、学习、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非遗的起源考究、发展现状、传承危机、创新措施、产业化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鼓励学生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跟踪采访,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撰写通讯报告和研究报告等;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专业优势,走近非遗传承人,学习各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和发扬“非遗”文化。活动主要分为:

1、社会调查

本次实践活动以调查走访为主要形式,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根据自身实践情况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须涵盖正文、调查问卷、照片、视频等内容)。开学后交由各系团总支,审核评比后上交至院团委。核心主题:

1)××非遗项目现状及保护调查

2)××地方非遗保护工作情况调查

3)××非遗项目传承人现状调查

4)××地方非遗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5)“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保护及发展

6)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

7)非遗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2、“探寻非遗,传承文明”主题摄影比赛(详情另见暑假摄影大赛文件)

3、非遗项目专项考察学习

学校组队赴靖州、通道、溆浦等县挖掘、宣传、学习和传承怀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中的新思路,开展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保护主体合作共治研究。

五、组织方式

院团委今年将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4个(院级综合服务团队1个,系级项目团队3个),专项考察学习团队4个,一般社会实践重点团队10个(结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系级三下乡团队,原则上以系为单位组队;一般重点团队形式不限,学生可以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组队。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以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一)个人实践

全体在校学生都要参加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随学院立项团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要围绕活动主题,结合自身的专业资源、兴趣优势、技能特长,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下到农村、街道、厂矿、企业等单位或部门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以社会实践论文或调研报告的书面形式汇报实践成果,注意收集影像资料和相关证明。

(二)团队实践

重点项目

1. 重点项目(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一般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需填写申报书,经院社会实践部、院学生会主席团、院团委老师对申报书进行评审后,确定最后的团队。对于“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项目团队,要求配备专门的联系人,并定期向院社会实践部汇报项目进展,有条件的可向有关媒体报道其相关事迹。

2.各系需在72日前向院团委社会实践部上报重点项目申报书,立项“三下乡”活动重点团队和一般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将获得资金资助。具有实践地接洽函的申报团队将优先考虑,院级已支持项目不予申报。

3.一般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成果推荐参加今年 “挑战杯”校赛及明年“挑战杯”省赛。

一般项目

1.一般项目数量不限,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组建团队完成,班级、宿舍均可组团,鼓励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尤其鼓励学生以团支部、学生骨干、社团协会等组建特色团队。每支实践团队必须设立一名负责人,团队人数不少于5人,团队负责人负责招募团队成员,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团队与团队之间相互合作,汇总实践成果,最终以社会实践论文或调研报告的书面形式汇报实践成果,注意收集影像资料和相关证明。

2.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团队上报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或调研报告以及相关影像资料。所有团队统一参加学院的评优活动。

六、日程安排

(一)重点项目系部申报(625日—72日)

各系社会实践部将申报重点项目的申报材料汇总用纸制文件袋装好,于72日前交到综合楼409办公室,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249457640@qq.com,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报材料包括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表(附件1)、汇总表(附件2)、“三下乡”项目申报书(附件3)。

(二)院部立项

1.院部审核。72日前,院团委将组织相关老师进行审核,筛选符合申报要求的团队。

2.评审立项。72日,院团委老师对合格团队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团队。

3.项目变更。凡更改团队实践地点或团队名称,须书面报告院社会实践部,提交新的实践地点及接收单位联系方式。

(二)教育培训

评审立项后,院社会实践部将组织所有队长进行培训,强调社会实践的注意事项。同时,各系社会实践部组织所有团队成员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安全、纪律、相关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

(三)活动开展(7月—8月)

1.所有重点项目团队需与院方设立相关联系人,以便于掌握重点项目团队的最新情况。

2.所有团队活动需利用暑假假期,按照实践计划完成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不含往返时间)。

3.在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各团队要注重成果积累。

4.实践团队要重视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进行展示、分享,全方位宣传社会实践成果。特别要注重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提升在当地的影响力。

(五)总结阶段(9月)

各团队应当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在开学前两周内将相关总结材料电子版打包发送至249457640@qq.com,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团队+总结材料”。 其中,每个团队的所有文字材料须整理为实践调查报告。开学后两周内将纸质材料交到系部社会实践部,最后统一交到院社会实践部。院团委老师将根据最后上交的总结材料评奖。  

1.上交材料

1)实践调查报告(参考附件5);

2)经费使用情况(附件6

3)所有队员的“社会实践个人登记表”(附件7);

4)有代表性的、体现实践活动的实际内容的照片3-5张,存为JPEG格式(可附在实践调查报告里);

5)其它有代表性的实践课题成果,如实践中完成的社会观察报告、调研报告、问卷调查报告等。

2.选交材料

1)团队自行拍摄编辑的视频短片;

2)其它有代表性的实践成果。

(六)评优表彰(9月—10月)

院社会实践部组织举办暑期社会实践评优表彰大会,具体办法另文通知。

七、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各系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充分调动我院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希望广大同学积极组织团队参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拓展活动思路,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成效。

2.加强教育,确保安全。各系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制定安全预案,指定安全联络员,签订《个人安全责任书》等,以保证活动顺利实施。发生意外事件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3.严明纪律,遵守法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员要文明礼貌、遵守法纪,不得发生有损学院声誉的问题。资助经费要集中用于实践项目,不得挪作他用,作为游乐开支。

4.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要相互尊重扶持,集思广益,和谐相处。出现矛盾时,队长要起协调作用,成员要冷静对待,不要感情用事。

5.选准典型,注重实效。团队调查活动中,要突出主题,执着探求,注意选准典型,收集汇总数据,着眼成果,形成观点,体现创新,切实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附件:

1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2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

3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4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

5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6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经费使用情况

7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登记表

82018年暑期“探寻非遗,传承文明”主题摄影比赛方案

 

核发:0 点击数:71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