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彰显西柚风采
日期:2020-12-30 18:15:45  发布人:admin_tw  浏览量:221

2020-12-30 |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的脱贫现状,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开拓者实践队通过线上组队的方式,下乡采访群众,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次实践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实践队员分头行动,在各自家乡附近开展采访活动,记录人民脱贫现状。

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实践队员对当地扶贫项目如烟草业、旅游业做了采访,并对部分脱贫户进行了专访。乡镇鸟语花香,沃野千里,处处祥和,但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乎是每个农民的命运,无数青壮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迁移户口或入城务工。乡镇中老年人口居多,让脱贫更加艰难。但没有干部因此放弃对乡镇的帮扶,而是全力负责本职脱贫工作,在固定时间下乡指导脱贫工作。政府脱贫部门的干部身上体现着最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奋战在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地方,抛撒着热血与青春,没有热列的掌声,只是怀揣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实践队员对钱纪鸡场、好农夫家庭农场及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对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作业和贫困人民生活状况作了了解。中国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在面临重重困难的压迫之下,当地政府依旧不停地努力着。农庄的建立,家畜的安然成长,无处不体现着政府无微不至的对人民的关心与爱护。政府是人民坚强的后盾,人民只有在政府的庇护下,才能够过的幸福安康。在新时代的今天,接收外界信息,了解外界发展、时事变化,可能是贫困地区唯一与外界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政府在此方面为贫困人民免费接入宽带,如此细致的考虑体现了国家对于人民的重视。

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实践队员深入乡村,在最基层了解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并对许多劳动人民近十多年来的生活质量作了详细了解。过去的泥泞土路变为了现在的平坦水泥道路,信号不稳定的电视频道接收器改为了现在先进又稳定的村村通宽带。大量的危房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式农村住房。由陈旧向现代发展,偏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是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真切体现。国家行政机构,自上而下,每一级都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想方设法为国为民,因此才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取得脱贫攻坚的巨大战果。

经过十多天的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不易。崎岖险阻的山间道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生活,都是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变的落后面貌。一代代青年才俊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背起行囊来到偏远山区,挽起袖子助力脱贫,将先进的生活设施及通信设施引进了乡村。贫困人民跟着青年干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学习脱贫下乡干部身上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致力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先辈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基础上更进一步,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己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通讯员 张延

核发:0 点击数:22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