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日期:2021-03-24 18:29:12  发布人:admin_tw  浏览量:286

2021-03-24 | 来源:中国青年网

今年暑假,身为大一学生的我很荣幸成为青岛科技大学“小太阳,同心战‘疫’”志愿团的一员,自8月6号至8月16号展开了疫情防控,助力当地农民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教育关爱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切身感受疫情过后的新时代农村现状。

“非凡的际遇”

这次实践活动非同寻常,我们这群人也因此有了这场非凡的际遇。受疫情原因,使得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此次实践调研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尽管我们不能在线下相聚实践,但实时的网络沟通也拉近了每位成员之间的距离。所有的工作也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线下有耐心督导的学校领导,优秀且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以及实地考察调研的同学,线上有积极投入、实时沟通的采访员,还有努力整理稿件的通讯员。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迎难而上,积极沟通,秉着一股热情与冲劲,不断向前。因为这次非凡的际遇,让我们这个团队更具凝聚力,协作能力也不断加强。

“实践出真知”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在调研不断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从走访问答开始逐一了解沟通拜访,认真记录所见、所闻、所想,层层递进无不是对团队中每个人的历练。看到疫情过后的新农村现状,心中感慨万千,我也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与留守儿童的互动中,我感触颇多。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家庭的担子也跟着加重,许多家长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抛下年迈的父母以及年龄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他们也有百般不愿,但为了维持生计而被迫于生活,这就苦了对世界仍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没有了父母那温暖的臂弯,要去独自面临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心中不免一阵心疼。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纯真的笑脸,像黑曜石一般纯净的双眼里是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觉得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是多么幸福骄傲的事情。

通过线下对孩子们一对一学业辅导,不断进行知识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城市与农村教育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多半因教育投入不平等引起,使得农村地区教育“硬件”与“软件”资源不平等。“硬件”——教育环境投入等问题,例如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等。“软件”——师资力量分配等问题,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且农村经济相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使得师资逐渐流失,造成学校门庭冷落的尴尬现象。对于此种情况,不得的不引起我的深思,我认为国家和政府应不断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也逐渐去往农村,带动农村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终究是不可能得以长远发展。

当今社会,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致力发展建设并回报国家,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青年有为,奋斗无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团全部由00后组成,这也是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曾几何时,00后被越来越多人冠以“垮掉的一代”、“坏孩子”......世俗观念里的我们成天不爱学习,无所作为,沉迷网络......反观现实,越来越多的00后进入世人眼中,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今年新冠疫情期间,身在一线的医护者,社区志愿者等岗位上都有00后的影子,我们无惧任何困难挑战,奋勇向前。我们是冲向历史拐点的掌舵人,以千禧之名,开启下一元年。

青年有为,不负韶华,奋斗无悔。参加社会实践,我认为不仅可以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还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一代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讯员 张建莹)

核发:0 点击数:286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