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 来源:中国青年网
在“三下乡”的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张掖市民乐县南丰镇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这场“旅行”中,我们看到了大面积黄芪的种植基地,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而它具有医用价值的是它的根部。通过书记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黄芪等中药材的种植方法和作用,然后去到了当地的一位农户家参观了收割中药材的机器和处理工具。
在这里我感觉到每个农民都是伟大的“实践者”,他们了解每种作物的习性,尽管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但是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们的种植经验日益精湛。药材种植属于特种经济作物种植,近年来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程度增加,所以中药材的种植也被受关注,对于从业于中药材种植的农民要求也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经过更多的实践,也随社会的变化而改变着自己的种植方式,让中药材更加高质量,高产量的丰收。?
我非常敬佩农民这类人,他们的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不断实践,不断培育出优良品种的作物。我本身也是农村人,在小时候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农活,他们对地里的所种植的作物,都很了解,并且都能培育的很好,我很敬佩他们。不曾想象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老人,能了解并熟知他的所有作物如何种植,如何防止病虫,如何灌溉,如何收割。我一直觉得在地里去干农活是最累的事情,而我的家人他们尽管也是觉得累,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去种植培育作物,他们觉得在前期的努力耕耘,后期一定会体验到丰收的喜悦。所以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最伟大的“实践者”,也是最平凡的“哲学家”。
在我们在这里的农村里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村子里的现居户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去城市里务工,这种现象几乎在中国的大部分村落都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日益增加,中老年人也就成为了农村农业种植的主力,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水平不高,但是他们对农作物轻车驾熟的样子真的是令人最敬佩的。当他们面对自己熟悉的农作物所表露自信和自豪感也是他们最帅气、最美丽的样子。
在我家里我的外婆,她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每到丰收的时候,她都会在家里亲自去看着收割,以及其他的后续处理。然后忙完农活后,叫她去城里的家去歇几天,她不肯,她说她要继续去照看其他的农作物,而且非常坚定的拒绝我们的“邀请”。我觉得老一辈深深扎根在农村,而且当他们离开这片土地时所表露出的不安令人心疼。也正是因为他们这股信念,农村的发展也会在国家的指挥下顺利进行。
??我们调研的时候挨家挨户去拜访遇到的最心酸的事情就是,请当地的村民帮忙填时,他们所表露出的不识字,听不明白我们主题时的表情,真是让人心头发酸。2020年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脱贫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前面几十年经历的苦日子、难日子是永远刻在他们心里的,他们经历过的困难,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都未曾经历过,我们只能接受他们的无奈,并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感谢。
近年来的传销组织对老年人“痛下毒手”,当我们去向当地村口处围坐的老人们调研时,他们以为我们是传销组织,所以拒绝了我们,这一点是令人失望也是令人欣喜的,失望的是被人拒绝了帮助我们做调研问卷,欣喜的是老人们具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尽管我们被拒绝,但是还是有一点小确幸,老一辈既是时间的经历者,也是时间的见证者。希望老人们能够健康长寿。
在我们去当地一户村民家参观收割工具时,这位村民给我们娓娓道来整个种植、收割流程神采奕奕,“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个体,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向这位村民,虽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他对村里所种植的中药材,如何种植、如何收割都了解的很清楚,这些都是经过耳濡目染所得到的,自己没上过学,但是老一辈的言传身教让他在中药材种植领域成为一名合格的“专家”,这也将成为他这一生的荣誉,我们很敬佩他们,我们只是一味地接受书面教育,很少有实践经历,而他们是实践者,他们用经验教训帮助我们实践,他们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
培育种植中药材的农民所了解的专业知识也不比我们这些专业学习的人少,每一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优秀的“领头人”,“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都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我很敬佩我们今天遇到的当地的所有人,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可能他们自己不觉得,但是在外行人眼里,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让人心生敬佩之感。每一个农民所承载的是几千年来的种植文化,他们我为我国的农业奉献着自己,他们是最伟大的劳动者,实践者,希望当地的中药材种植业能够年年大丰收,让当地的村民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讯员 韩雯雯)
- 上一篇:走进家乡,走进秋瑾...
- 下一篇:初入麦田,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