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日期:2024-07-26 18:00:00 发布人:admin_tw 浏览量:74
本网讯(宣传统战部 喻洁)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7月25日,湖南女子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连日来,湖南女子学院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纷纷表示要把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学习工作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党委书记 段美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指明奋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好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着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批具有办学特色的学科标杆,对标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一老一小一女性”学科专业品牌;围绕女性成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开展;完善学校科技创新机制,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青年教师和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学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母亲赋能工程”,赋能女性发展,打造社会服务样本;推进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办好订单班、实验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何旭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略思维,找准学校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的发展定位和实施路径,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加大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力度,培育优势学科;进一步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有组织的科研教学,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产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女院力量。
人事处处长 李盛龙: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自觉履行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探索引领育人创新模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应用型转向加快发展,面向“4×4”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产教、科教融会贯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学生工作部部长 刘利华: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未来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立志报国强国的时代新人,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效,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贡献女院力量。
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 黄乘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中国式教育改革和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以生为本,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音乐与舞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刘力恺:我将牢记育人使命,永葆教育初心,扎根育人岗位,奉献教育事业,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素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将努力学深学透全会精神,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引导青年学生肩负起时代责任,并将之化为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刘真金:《决定》指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谋划推动改革、检验改革成果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这就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准。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不断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性和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作为衡量成效标准的现代化道路。
宣传统战部理论科科长 喻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倍感使命荣光,责任重大,我们要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育人优势,使三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强研究阐释,推动学校多出高水平学术研究类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提供强大的人文社
- 上一篇:数字力量点亮乡村振兴...
- 下一篇:我校2024年暑期“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