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我们正在行动
日期:2021-08-25 17:26:06  发布人:admin_tw  浏览量:225

2021-08-25 |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为感悟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7月16日上午9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全队来到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院进行参观调研,在行走中感悟非遗魅力,在旅途中体验中华文明。

传承院很大,共有十二个传统工艺作坊,同时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别设立了红色记忆展馆。百年党史,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荆州,荆州地下党组织领导进步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声援中国军队抗战。在此后的8年抗战,荆州人民英勇抵抗,奋力拼搏,誓死保卫这片红色土地。展厅中不仅有毛泽东过去的照片、建国初期的各种文献,纸上还作有各种象征着“红色精神“的图画。开设红色记忆展厅,是为了让那段峥嵘岁月激励志愿者们铭记先辈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同时,提醒大家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带着初心奔向前。

小小的作坊完整展示了漆器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刻制胚胎、打磨到刷底漆、打磨,然后便是多次的刷漆、打磨,接着便是面漆,最后便是彩绘。一件漆器从开始制作到最终成品,每道工艺都至关重要,每个步骤都需要不断重复的学习与实践,小小的失误就会前功尽弃,一件成品的诞生,要经过不断的打磨和研究,这背后是制作者极其强大的内心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传承院里的师傅把我们一行人带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楚式漆器制作间,有一位常年从事楚式漆器的文物工作者正在低头忙碌着。在交流中我们得知,他平时主要负责楚式漆器的制作和修复工作,偶尔担任教学任务。他说他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让它们在未来重新充满生生不息的活力。采访完后,我们近距离观察了另一位工作者清理修复楚式漆器,他紧绷着身子,筋脉凸兀的手将漆器轻轻抬起,仔仔细细的检查漆器的外观,仿佛一道微小的划痕就能让他为之一振。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馆里不仅陈列有楚式漆器,还有栩栩如生的风筝,不同于现在的风筝,用传统工艺所制作的风筝没有美丽的色彩,但制作者们却用精湛的手艺还原最原始的生活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传承人们坚持着自己的本质,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对待工作,享受着自己守护一生的“非遗‘不断升华。我想,我也曾有过这种感觉,在我尽力做一件事情后,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快乐,它促使着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没有这些人的工匠精神,世界将是粗糙的。只有人人如此,才能真正的把中国制造升级成中国质造,进而升华为中国创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桥梁。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非遗传承人们埋头苦干,一双双眼睛闪烁着他们对事业的自信与热情。这里让我了解了艺术创作的艰辛,感受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我希望“拾遗”志愿服务队能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勇于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用奋斗追寻梦想,用汗水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彩青春篇章。(通讯员 徐思瑞)

核发:0 点击数:225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